100-110(7/26)
虽然舒县比较小,但是剪辑的人却不一定要限定在舒县,只要水平够硬,能沟通顺畅,对方居家办公都行。挂上了剪辑招聘广告,明檬便打算去菁菁那里看看。
巡视一圈下来,明檬心里沉了些。
“姐,你觉得怎么样?”菁菁有些小小的骄傲,又有些忐忑,期待着明檬的肯定。
厂房里一共开了10个工位,6个之前招聘的正式员工,1个菁菁的座位,还有3个,是最近订单量激增,菁菁特地临时找的人手。如果后期订单量能包吃住,就给3个临时的也转正。
虽然有十个人工作,但订单还是有些来不及,好在有些是三八妇女节的预定单,还能有半个月时间,能赶工完。
从工位上的工作状态上来看,大家都挺认真的。因为菁菁要求严格,每一份成品都要给她过关。后期如果再扩大,菁菁来不及事必躬亲,也可以安排专门的质检员。
但当明檬听说,这三个人都是之前6个员工介绍来的,算算九个员工,彼此之间都是朋友,或是沾亲带故,她心里便有些犹豫。
有个不成文的说法,那就是不要和朋友、亲戚一起做生意,更不要轻易把亲戚带进自己的公司。
明檬虽说和她的工作伙伴,比如金文东、徐姐老夏等处得和朋友一样,但从本质上来说,她和这些朋友关系都不够密切,交往基本立足在工作上,大家利益一致,明檬也不求多少钱,只为完成任务,因此相处的都比较和气。即使将来要散伙,明檬也不至于太伤筋动骨。
菁菁现在的情况有所不同,又有些相同。她和原来的六个员工处得不错,而九个员工又彼此抱团。不管多好的老板,在公司的发展过程中,老板和员工一定是有些分歧的,菁菁现在看来一团和气,但一旦有什么矛盾,她手里的人可以轻易抱团起来……
也许是自己杞人忧天吧。
明檬摇摇头,撇开心头的疑虑。只要菁菁给的待遇够好,也不至于有什么矛盾。
“你做得很好,”明檬竖起大拇指,只操心两点,“合同都签了吗?还有专利申请了吗?”
“签了签了,”菁菁点头如捣蒜,对后一个倒有些羞愧,“我们这个手工花束也能申请专利吗?”
“版权、专利什么的,我也分不清,没具体了解过,”明檬也挠了挠头,“说实话,真到了那一步,打官司费时费力,不如创新产品,但是,前期我们自己的工作一定要做好,这样万一真出了纠纷,不至于被倒打一耙。这方面找专门的公司来办吧,不要心疼这个钱,都是前期必须的投入。”
菁菁认真地听着。
明檬想到菁菁的岁数,这过了年也不过是22岁的小姑娘,她自己这个时候,还没从大学里毕业,别说创业了,自己能把毕业论文交出去就不错了!
她拍了拍菁菁的背:“别给自己太大压力,一步一步来,忘了什么,也是正常的,别怕,这也不重要,今晚我回去问问,帮忙联系家公司。”S市做这个的公司还是挺多的。
底下的员工见菁菁这幅模样,小心翼翼地打了个招呼:“菁菁,这你老板啊?”
不是她们看轻菁菁,但菁菁一个土生土长的残疾姑娘,她们一直觉得菁菁突然办厂真是一件稀奇事,在背地里多有猜测,只是菁菁到底算是她们看着长大的,因此大家也没好意思讨论得太难听……
今天看见气质精英型的明檬,她们一下子就觉得“破案”了。
菁菁兴高采烈,一点都没感觉被看轻,还对着众人炫耀:“对呀对呀,这是我的明檬姐姐,特别特别厉害,我们厂里的订单都是她拉的!”
其实这些订